画戏随想

      分享到:
      2014-04-04 10:23:36

        多年的画戏,使我对戏的感悟颇多。择其主要:我觉得戏浓缩了的中华族文化。它涵盖了历史演变,道德操守,理想诉求……

        每当闭目思戏:跌岩的故事、优美的唱腔、铿锵的锣鼓、华美的装扮,一切都留下了深刻印象。然而留下更深印象的,是人物的命运,于是眼前浮现了一个个人物,或唱或唸、或坐或舞、或忠或奸、或义或孝。促使我拿起画笔在迅速追画着这些令人震撼的形象。

        我对这些剧中人物感受比一般人要多些,因为写这些剧的作家我熟悉,导演我熟悉,演员我也熟悉。工作中我们一起切磋,生活中我们又是朋友。工作是戏,生活里也谈戏,因此无论生活工作,戏是我们最主要的话题。导演阿甲老师让我多看“扬州八怪”的画作,还拿给我看李鳝的作品。袁世海老师给我谈他舞台表演,脸谱的勾勒时总结成六个字“发于内,形于外”,杜近芳老师给我讲旦角端庄秀美的表演特点,张云溪老师给我讲武生要领……回想起来与太多的艺术家的交流,使我一步一步了解了京剧之堂奥。

        1979年国画大师程十髮先生在我的画作上亲笔题写了“文培通知写生极为生动喜为提之”。遵程老之意,我画了千余幅速写,它记录了我的画戏之感受,程老的金玉良言使我终生受益。生动来源与生活,为我切身体会。

        1988年我赴香港举办戏曲人物画展时,戏剧家马少波先生就写诗鼓励,“粉墨梨园拓妙境,斑斓岂此色凝成,写真一到传神处,道是无声胜有声”。

        戴泽先生用徐悲鸿先生教导他的话,写成条幅赠给我,“当年徐悲鸿先生曾用论语中‘尽精微,致广大’教导我,今书赠文培以共勉”。戴先生是中央美院硕果仅存的老教授,晚年创作了大量的彩墨画,因此,我经常携作品向戴先生请教。他经常说整体与局部是永远的课题,画要注意整体,整体在心中,而下笔是局部,画局部要到位,整体不好通幅失败,局部失败画幅又不经看。一幅成功的作品就是整体局部都好。当然很难。要多画。

        还有郭传璋老师在课堂上拿出他的画。作品虽小,但却充满了诗意,尤其是笔下的云,若隐若现,若有似无,飘逸隽永。水墨如此神奇。我如饥似渴的临摹着,领悟着先生的技法……

        随着时间推移,我自己画多了戏曲人物,逐渐感到有几个问题迫使应正面应对,1.形2.线3.变革。

        1.“形”:“形与非形”,表面上相悖,实践中又是符合艺术规律的,此问题也是艺术界引起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。

        先说“形”:“美术”这个“术”字,就是基本功,就是造型能力。五年大学的基本课程,很重要的就是掌握好坚实的造型能力。它不同于社会上一般意义的绘画,区别在于此。戏曲人物画,也如此,就是画生是生,画旦是旦……这是戏画之出发点。

        然而,光有此,又远不够,机械地无理解地画,必是一个驱壳,不生动。因此,有很好的造型能力时,又要强调“非形”之因素。比如:意象﹑瞬间﹑永恒﹑夸张﹑切断﹑连结……使画面生动。有了这些“非形”之认知,再有了运用自如的造型能力,我想表达情感就比较快捷了。

        何况中国画历来讲究“借物寄情”,“情从物中生”。随心所欲地处理形,更是衡量画家品位﹑技巧﹑境界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。这里强调的是画家的心境。我想“我行我素”是艺术道路探索上必备的一个品格。

        中国画之“遗貌取神”我们要全面领会,我觉它是“删繁就简”“去芜存真”的磨练,这是一个艰苦的历程。“遗貌取神”的目的应该是“过目不忘”,存下了真形,留给世上。

        我想“形”与“非形”之关系,永远充满了不同变数,充满意味,让人着迷!至此话还没说完,中国画中还经常含有中国哲学的哲理,“大象无形”“无中生有”“无形中见形”“有形中见空灵”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绘画境界。把“形”的观念,“形”的表现,用中国式的思维来深入理解,更是一个广阔的话题。

        2. “线”:中国画历来讲究线,中国的古人有“十八描”技法与表现对象有直接关系。如神佛,多用“铁线”,文人雅士多用“高古游丝”。同时与中国书法有直接联系。历代书法家创作无数优美的作品,画家又从书法中得启迪。中国画中的线,是衡量画家笔墨功力的重要尺度。反过来,中国画的重要手段就是线。线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尤其是文人画中,线是直抒胸臆的手段。中国画坛,历有“强其骨”之说。我觉得此有二解:其一强调结构,其二强调线本身的韵律之美。至此,还要讲究笔法,笔法不同线就不同,“中、侧、逆、散”,再配“徐、疾、拖、顿”,造成了不同效果,表现了画家情绪。线如此美妙,是不是任何情况下多多益善呢?也不是,中国画又讲究“惜墨如金”,“以一当十”,“简言意骇”,“笔断意连”,要十分珍惜线。

        因此线的运用要因情、因势而动,弱化线是为了强调主要的线,彰显线的独特韵律。故此,中国画中之线具备了独立审美价值。它是情绪之抽象。在当今之世,中西艺术大交流之际,让我们守住东方的线、发展东方的线、创造东方的线、实在是立于世界艺林之必需。

        3. “墨色与线渗化”:上面说线的重要性,现在再说墨色之重要。水与墨构成韵味,就像庙内晨钟暮鼓,使人肃然静心。水与墨与彩,互相渗化,够成大千世界,让人感觉世界如此斑斓,富有生机。水与墨彩,融入国画中丰富了表现力,墨、色比重之多少,构成了不同气氛、情调。

        墨与色的渗化,具有了现代韵味,它不是描出来的,而是一气呵成,具有不可重复性,因而更具备了神秘性,是可遇不可求之作。因此张张作品都具有独立的品味。京剧之所以好,就是每位大师对唱腔有独立的处理,故形成“派”。

        京剧的韵味,水墨的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,所以每画完一幅画,就像听了一段韵味十足唱段一样享受。水﹑墨﹑彩﹑京剧都太有味道了,如果能在两者结合点上画出些新意,乃是我孜孜以求的志趣了。

        话短意长,几行小字难抒对二者喜爱之情,就此止笔吧



        文培于日本东京细雨楼灯下


    Processed in 0.110(s)   5 queries
    update:
    memory 3.866(mb)